详细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

2014年10月2日 8:30:45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3岁以上,学龄儿童较为常见。男性发病约2倍于女性,多数小儿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疹是主要表现,小儿可在臀部及四肢(尤其是双下肢)出现对称的红色皮疹,初期可以是斑丘疹,有时有痒感,以后颜色加深成为各种形态的红斑,可融合成片,有的可有水疱产生。患儿还可兼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反复发作的腹绞痛、呕吐、大便带血,甚至出现肠套叠而须行气灌肠或手术治疗。个别小儿因腹痛出现在皮疹之前,有时易被认为是外科急腹症而作了开腹手术。此外,部分小儿可见到关节疼痛不能活动,甚则关节腔积液。肾脏损害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可见到血尿、蛋白尿,重症病例可有肾功能减退。

  本病诊断主要是根据既往病史、皮疹特点、相伴症状来判定。常做的化验检查如血、尿、便常规,此外还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验提示血小板减少)、急性感染所致的皮疹及一些复杂的胶原性疾病的皮疹相鉴别。

  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的反复出血可造成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部分小儿可出现肠套叠,表现为不能缓解的剧烈腹痛,果酱样大便,腹部可摸到包块,须立即施行复位。肾脏穿刺提示100%的小儿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受累,约三分之一病人可见到血尿和蛋白尿。尿的改变可在发生皮疹前,也可在出皮疹后2~4周内,有的可在病后半年出现。本病的程度轻重不一,多数在治疗后恢复,少数可有持续血尿及蛋白尿,有少数病人出现肾功能减退。此外还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目前公认是多因素作为过敏源引起患儿自身免疫反应。可能致敏的因素有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食物(鸡蛋、牛奶、海鲜等),其他如药物过敏、花粉、虫咬等,近年链球菌、支原体、幽门螺杆菌以及牛奶、海鲜、粉尘的比例较高,所以病初时,主张先以素食为主,再进行食物组及吸入组的过敏源测定,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食谱及治疗方案,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添加蛋白质类食物。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如服用维生素C及抗感染、止血、止痛等。对于急性期的腹痛、出血及严重的肾脏改变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也有许多副作用,可影响小儿发育,特别是电解质紊乱可危及生命,长期应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等。所以,我们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关于本病,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医文献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总结了许多有效方药,对于缩短病程、改善症状、防止复发均有明显疗效。

  本病的自然病程约一个月左右。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但是容易复发。个别病人可迁延数月、数年,须进行相应治疗。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