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 相关文章

7月12日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护理?

作者: wen003 | 分类: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 评论:0人 | 浏览: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类被称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您对于这一类型的紫癜了解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应该怎么去护理?

  什么是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老人居多。故对所有就诊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须认真排除是否为某种药物引起。从病机出发,本病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药源性中毒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与接触细胞毒药或其他毒性物质(如有机溶剂和杀虫剂)有关,起病隐伏,骨髓巨核细胞数常减少,甚或消失,预后较差;其二为药源性变应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起病急骤,巨核细胞数往往正常甚或增多,但外周血循环内血小板破坏增加,预后较好。

4月28日

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哪些特点?

作者: wen003 | 分类: 血小板基础 | 评论:0人 | 浏览:

  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哪些特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顾名思义就是某些药物导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从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计数<100×10 9/L时,即可诊断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数减少至5. 0×10 9/ L以下。

  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特点:

  (1)症状表现:轻症者仅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和黏膜出血,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或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症状较严重者可在有出血症状的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

12月03日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需知

作者: adminzl | 分类: 血小板减少症状 | 评论:0人 | 浏览: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需知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5x109/L 以下。 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抗凝血药物如肝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抗菌药如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利尿药如氯噻嗪等、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 钠和卡马西平等、降血糖药如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等,雌激素如己烯雌酚、某些疫苗、某些中药制剂、某些降血脂药物、西咪替丁、铋剂、洋地黄毒甙、有机砷类等。

...
5月21日

药源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基础 | 评论:0人 | 浏览: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因微血管内弥漫性血栓阻塞引起的一种罕见、死亡率非常高的临床综合征。TTP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功能衰竭五联征。由于全身血小板凝集而导致血小板数量常常降至20×109每升以下,如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

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药理作用,可能引发TTP,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患者的血象变化,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致病机制

在正常微循环中,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对于血小板粘连是必须的,但vWF的多个分子(多聚体)形成的超大vWF正是导致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这些超大vWF在体内是由vWF裂解酶(vWF-CP,即ADAMTS13)降解成小分子的多聚体。超大vWF多聚体能促进vWF与血小板结合,致全身性血栓形成和TTP。vWF-CP缺乏、活性降低或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体内持续存在超大vWF多聚体的原因。

...
5月04日

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基础 | 评论:0人 | 浏览:

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正常值),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 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数减少至5. 0×10 9/ L以下。
临床特征:起病时间患者发病时间因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不同而异,通常在用药后1~2周发病。服用骨髓抑制性药物的患者多在疗程后期发病,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患者用药24h至7天内,少数可于服药数周至数月后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