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一天能升上去多少啊?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治疗 | 评论:0人 | 浏览:
众多血小板减少患者都关心血小板一天能升上去多少这样的问题,其实血小板减少治疗的关键并不是多长时间恢复正常,而是会不会复发,毕竟血小板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情况下复发率还是蛮高的,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能有效减少复发率,下面就说是中医血小板减少的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型: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用水牛角,生军,或生大黄粉(分冲),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土大黄,贯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以及中医食疗方案!无极血康中医医院
众多血小板减少患者都关心血小板一天能升上去多少这样的问题,其实血小板减少治疗的关键并不是多长时间恢复正常,而是会不会复发,毕竟血小板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情况下复发率还是蛮高的,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能有效减少复发率,下面就说是中医血小板减少的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型: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用水牛角,生军,或生大黄粉(分冲),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土大黄,贯众。
血小板是我们人体中有形成分之一,具有凝血及止血的作用,当每升血小板数量小于一百乘以十的九次方时会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出现会使人体发生出血及止血不住等危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找出血小板减少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能使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以下是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
1、血液制品紧急救助
当该病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救助时,采取血液制品的手段可以很好地达到救急的目的。但是,这种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措施过于耗费,很多患者都承担不起这样的经济费用,而且该方案也不利于最终进行的根本性治疗,还可能会损害接受该疗法患者的免疫系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自己的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出血。那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措施有哪些?
一般疗法
急性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粘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给以特殊治疗。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慢性病例出血不重或在缓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对出血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如下特殊疗法。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孕妇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由于肝素有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同时APS本身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当接受肝素治疗的APS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需要鉴别究竟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药物所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及抗磷脂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鉴别进行总结。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出血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血小板输注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y,PTR) 的现象也日益显见,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浪费了血液资源。现将PTR的相关定义,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PTR的定义
PTR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可能导致不良的临床结局和医疗费用的增加。PTR定义为:患者在连续2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足够剂量的血小板悬液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血小板计数(PLT)未见显著升高、有时反而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不能达标;临床出血倾向未见减轻等。从而未能防治由于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导致的出血。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孕产妇的感染性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很多年轻临床大夫这时候心里就没谱,不知道哪些抗感染药物能用,哪些不能用。要了解这部分内容,就必须要熟悉FDA关于孕产妇用药的分级标准。
FDA关于药物在孕期的分级标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情况,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等级分为A、B、C、D、X 5个级别:
A类:在人类有对照组的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无危害。包括多种维生素,孕期维生素制剂,但不包括大剂量维生素制剂。
B类:动物实验中证明对胎仔无危害,但尚无在人类的研究;或动物实验证明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有良好对照组的研究中未发现此作用。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约6%~10%[1]。临床病因学诊断常常混淆不清,不同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也不一样,尤其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结局影响较大。本文就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85例,85例患者中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并排除由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至少3次血检提示血小板低于100×109/L。年龄18~40岁,孕周37~40+5周,初产妇70例、经产妇15例,双胎1例、单胎84例。合并胎膜早破4例,均为足月产。对照组: 年龄21~39岁,孕周37~41+5周,初产妇80例、经产妇5例,双胎3例、单胎8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成人的年发病率为5~10/10万。数十年来,随着对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理解,该疾病的诊治指南也逐渐优化。费城的Michele P. Lambert教授在Blood上简述了近年来ITP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进展。
一、ITP诊断
*定量免疫球蛋白水平测量:建议儿童ITP评估,也可用于顽固性或慢性ITP再评估;
血小板减少通常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50×109/L,在重症患者(ICU)中较常见,将近50%的ICU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某个时间点出现血小板减少,5%~20%的患者会进展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血小板减少是危重患者正常生理变化的敏感指标,这也可能是危重患者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与病死率增加相关的原因。
ICU中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发生机制包括: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液稀释、血小板消耗、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滞留增多和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