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康医院简介: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是以中医为主,集血液病的研究、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医疗机构,其重点是从事血液病研究与治疗。医保定点二级中医医院,本地患者出院即报,部分联网地区患者也可以出院即报。我院将始终坚守“服务于民、造福社会”的服务宗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国际红十字精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血液病患者送去幸福和健康。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孕妇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由于肝素有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同时APS本身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当接受肝素治疗的APS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需要鉴别究竟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药物所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及抗磷脂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鉴别进行总结。
1.HIT概述
在应用肝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下降称为HIT,临床上分为Ⅰ型和II型。接受肝素(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6-
0.8%,其中普通肝素(UFH)的发生率为3%,低分子肝素(LMWH)的发生率约为0.2%。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缺乏导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物、血小板和微血栓无限粘附,引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组织缺血。Caplacizumab,一种抗血友病因子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可抑制超大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和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在这项双盲对照试验中,随机分配145名患有TTP的患者,在血浆置换后30天随机接受Caplacizumab(每日10mg)或安慰剂。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血小板计数正常化(5天内停止每日血浆交换)。次要终点包括TTP相关死亡、TTP复发或试验期间血栓栓塞事件。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Blood》最新一期发布了两项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酪氨酸磷酸酶PTPRJ基因突变,导致新形式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O型供体的血小板与V血友病
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
酪氨酸磷酸酶PTPRJ基因突变,导致新形式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关键
由于基因中的双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导致酪氨酸磷酸酶PTPRJ的丧失,引起常染色体 - 隐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特征是小血小板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并且源于巨核细胞生物学中的多种缺陷。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种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IT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甚至内脏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近年来,ITP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一系列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的开展,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另一方面,新的发病机制不断揭示,为ITP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在此,对传统一、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多项新型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欧盟批准Lusutrombopag用于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欧洲委员会(EC)已批准Shionogi公司的lusutrombopag用于治疗正在接受侵入性手术的慢性肝病(CLD)成人患者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此次批准是基于两个关键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L-PLUS1和L-PLUS2,此次治疗意味着患者在初次侵入性手术前不需要血小板输注或术后7天内进行出血的挽救治疗。
接受lusutrombopag治疗的患者中,多达75.5%的患者在进行初次侵入性手术的术后7天内或出血抢救治疗前不需要血小板输注,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仅为12.5%。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2013年Europe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报道过一个病例,一个21岁的女性,从两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小板减少,基础血小板值在5~15×109/L,却并没有出血症状。营养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因素均被排除,凝血功能筛查及多次骨髓活检也没有发现异常,最终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却均没有明显疗效。
2018年,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报道了一个相似病例,一个6岁男童,因发现血小板减少5年入院,初诊时血小板值44×109/L,无出血表现,血生化、凝血常规、自免全套等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ITP,予糖皮质激素及间断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血小板无明显回升。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基本数据
流行病学:9.5/100000
成人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男性 (~2:1比率),可能与成年女性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相关。
儿童和>65岁患者中无明显性别差异。
合并症:8.7%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出血和血栓风险并存:血栓发生率8%
与普通人群相比死亡风险升高1.5倍,其中出血(RR 2.4)和感染(RR 6.2)是主要死亡原因。
ITP发病机制
8月04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的特征在于,在没有其他原因或疾病的情况下孤立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而继发性ITP(sITP)包括与其他疾病相关的所有ITP样综合征,例如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大约30%的sITP存在于淋巴瘤诊断时或在疾病期间发生。因为一些混杂事件(即化疗)可以不定地减少血小板计数,所以很难在存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情况下诊断sITP。骨髓巨核细胞的增加、血小板减少的速度以及近期未接受细胞毒性治疗仍然是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预防危及生命的出血并避免过度的毒性。
7月19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 评论:0人 | 浏览:
2019年7月6日至7月10日,第27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大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盛大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山东大学的一项关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研究入选了口头报告,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研究背景及目的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亚群的失调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TNF-α阻断广泛用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然而,TNF-α阻断对ITP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仍然是未知的。
7月01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治疗 | 评论:0人 | 浏览:
血小板减少最新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是目前消除复发,增强疗效的最佳方案
西医发挥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优势,结合中医药增强固本,整体调理的优势,针对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发挥最大的治疗优势,
血小板减少,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三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指明确由免疫系统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不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主要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明确的其他疾病或诱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对于成人,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丙种球蛋白主要应用于血小板计数极低并存在高危出血风险、服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妊娠期或哺乳期、糖皮质激素药效尚未发挥时应用。对于以上一线、二线治疗均无效的患者,但不包括脾切除,可以选择环磷酰胺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预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