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碰就乌青是什么原因?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轻轻一碰就乌青是什么原因?

「乌青块」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几次,在磕磕碰碰后留下一块难看的印记。
但是,对某些人而言,他们的乌青却来得如此「悄无声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以及中医食疗方案!无极血康中医医院
轻轻一碰就乌青是什么原因?
「乌青块」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几次,在磕磕碰碰后留下一块难看的印记。
但是,对某些人而言,他们的乌青却来得如此「悄无声息」。
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状表现不同
医学上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不同将血小板减少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治疗时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分型治疗。这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就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析
人类为了抗击外来或内在消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进化产生了免疫功能。人体一旦识别血流中的坏分子,例如各种细菌、病毒、肿瘤、寄生虫等等,就会开始动员人体的免疫单位进行打击。而这个主战场就在于脾脏。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作为人体正常成分的血小板被误认为坏分子了。
这个误认的过程十分复杂,这里简单的举个例子说明,方便各位理解,我们人体对于外来坏分子的识别十分智能,首先是将这个坏分子大卸八块,这是一条腿,那是一个胳膊,类似这样,然后有抗原递呈细胞,相当于出现场的警务工作者把这些胳膊、腿交给B淋巴细胞,相当于法医科,让法医科的B淋巴细胞去拍照片,就是制作抗体,然后让免疫细胞对照照片去攻击坏家伙。那么每个人对于外来坏分子的切割过程是不一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他的免疫细胞拿到的照片,比如是个胳膊的照片,长得很像他自己血小板的胳膊,那么,他自己的血小板就遭殃了。这就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AML 诱导治疗中低血小板计数意味着更低的完全缓解率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首次诱导化疗中,如果治疗后骨髓原始细胞<5%,传统的观念及指南均建议观察而无需治疗,即便存在持续的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 / 或低血小板计数。
这些指南认为无需进一步治疗,患者仍能达到完全缓解(CR)标准,即 ANC≥1000/μl、血小板计数≥100000/μl 以及骨髓原始细胞<5%。
美国 Chen 教授最近了一项研究,用于评估在第一次诱导化疗的第 21 天骨髓原始细胞<5% 的患者,ANC 及血小板计数同不予进一步治疗时患者后期可能的 CR 率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Leukemia 杂志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诊断根据
(一)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1、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血色素中重贫血。
2、微血管病性溶血:
(1)黄疸与深色尿偶可见血红蛋白尿。
(2)血片中可见较多的畸形红细胞(>2%)与红细胞碎片。
(3)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4)骨髓代偿性增生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下降。
(5)血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为SFT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目前在我市流行广泛,且近期重症病例较多。这些患者在发热的基础上短时间内便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为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并通过积极抢救危重患者所积累的经验,经整理、分析后认为静滴丙球及血小板是治疗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两大“法宝”。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诊断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HIV感染、药物诱发、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血栓性血小板减低以及溶血性尿毒症等。孕前已有病史者,常明确诊断为妊娠合并症。此类患者应在疾病稳定或缓解后妊娠,在妊娠期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恶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孕期发病的血小板减少常伴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病而被发现,妊娠合并症如重度妊高征,部分妊娠合并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可随妊娠进展而发生与加剧。无临床症状者常在产前常规检查时发现。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除自动计数外,须经传统镜检复核,同时观察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形态,测定血红蛋白,当复查血小板计数<70×109/L时,需排除实验室误差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而进行病因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对于临产或急症手术前发现的血小板减少,常由于时间、条件限制而只做对症处理,但有条件者产后应继续随访,明确诊断。
解读血常规:说说你不曾注意的红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怎么看?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病例吧。
患者女,17 岁,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治疗,后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头孢美唑钠(2 g,tid)和阿米卡星(0.4 g,qd)静脉滴注。经 7 天治疗后体温正常,其他检查均正常,但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 2.5×109/L。
该患者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抗菌药物治疗,白细胞仍然低下?正常感染的患者不应该是白细胞增高吗?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妊娠期间为啥会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情况非常多见,主要包括下列原因:
1、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因为为妊娠后血容量增大,相对血小板减少而不是血小板破坏增加引起,血小板下降程度多较小,病情相对较轻,分娩后多可自行恢复;
2、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下降程度多较重,血红蛋白、白细胞多正常,巨核细胞显著增多伴成熟障碍,如不积极治疗多危害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