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孕妇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由于肝素有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同时APS本身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当接受肝素治疗的APS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需要鉴别究竟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药物所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及抗磷脂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鉴别进行总结。
1.HIT概述
在应用肝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下降称为HIT,临床上分为Ⅰ型和II型。接受肝素(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6-
0.8%,其中普通肝素(UFH)的发生率为3%,低分子肝素(LMWH)的发生率约为0.2%。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2013年Europe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报道过一个病例,一个21岁的女性,从两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小板减少,基础血小板值在5~15×109/L,却并没有出血症状。营养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因素均被排除,凝血功能筛查及多次骨髓活检也没有发现异常,最终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却均没有明显疗效。
2018年,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报道了一个相似病例,一个6岁男童,因发现血小板减少5年入院,初诊时血小板值44×109/L,无出血表现,血生化、凝血常规、自免全套等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ITP,予糖皮质激素及间断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血小板无明显回升。
10月17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基本数据
流行病学:9.5/100000
成人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男性 (~2:1比率),可能与成年女性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相关。
儿童和>65岁患者中无明显性别差异。
合并症:8.7%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出血和血栓风险并存:血栓发生率8%
与普通人群相比死亡风险升高1.5倍,其中出血(RR 2.4)和感染(RR 6.2)是主要死亡原因。
ITP发病机制
3月25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孕妇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由于肝素有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同时APS本身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当接受肝素治疗的APS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需要鉴别究竟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药物所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及抗磷脂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鉴别进行总结。
11月08日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全面看懂血常规
1、 什么是血常规(血象)检查?
血常规是检查血液细胞的一种化验,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等。它们的中文名称和英文缩写如下:
11月06日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血液病护理小贴士
对血液病患者来说,要保持良好情绪,现代医学已证明不良情绪可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因此要保持好心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开窗通风,
保持休息环境的整洁,定期病房消毒。
1.贫血患者:严重贫血不宜多活动,如为铁性贫血病人应食含铁丰富的事物如:瘦肉、肝、蛋黄、豆类、紫菜、香菇、海带等。动物含铁食品较植物含铁食品更易被人体吸收,补铁期间请勿饮茶。贫血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消化功能紊乱,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
11月01日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引起头晕吗? 由于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常常会引发患者贫血的问题,我们知道如果有贫血的话就会容易头晕,所以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是会引起头晕症状的,我们一定要小心。下面来了解一下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1、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电离辐射、恶性肿瘤、药物等,造成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或者影响其在骨髓中的增殖而导致的。
2、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像一些麻疹、风疹、水痘、猫爪热、登革热等可致血小板减少。病毒如侵入细胞,会使血小板减少。病毒也可能会附在血小板上,破坏血小板。
10月20日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科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定要治疗至血小板正常吗?
答案是不一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碰到上呼吸感染,血小板又出现下降,部分患儿可自然回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0%病人在四个月以内都能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病人不能恢复,病程长达6个月以上就叫慢性血小板疾病,这部分病人就比较棘手,有时用激素效果不是很好,病程比较长,可出现反复性发作。(选自:《健康大百科——儿童常见病防治篇》)
10月16日
作者: xueyeke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主要危害是出血引起的
慢性血小板减少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急性常见于儿童,以秋冬季发病多见。约80%病人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如风疹、水痘、麻疹等。
血小板减少病人主要危害是出血引起的
一般来说,只要血小板数值不是特别的低,患者的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持续发作是血小板减少,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皮肤出血